耳鳴
病因:腎虛,或上焦火盛,以及肝、膽之火上升所致。
癥狀:耳中自覺有鳴聲,時作時止,久則逐漸影響聽覺。
辨證施治:腎虛,則肝、膽之火易于上升。因而,邪由足少陽膽經逆傳于手少陽三焦經,也相傳于手陽明大腸經。按此,除取手陽明經與手足少陽經穴清熱、降火,祛邪之外,并應補腎。
配穴與手法:
取穴:合谷穴(瀉)、翳風穴(瀉)、聽會穴(瀉)、耳門穴(瀉)風池穴(瀉)、膽俞穴(瀉)、腎俞穴(補)、足三里穴(補)。按上列次序點穴,每穴平揉、壓放各100次。
輕重標準度:應用輕度。
快慢標準度:應用慢度。
平揉圈大小度:應用小度方義。解釋:上列配穴以熱傳手陽明大腸經。故取合谷穴瀉之;逆傳于手少陽三焦經,故取耳門、聽會、翳風等穴。這3個穴位則為治療耳病的局部穴。瀉風池、膽俞穴,以驅肝、膽之火。補足三里穴,則可引氣血下行,促使余熱下降。補腎俞穴,則是引水制火。如心虛者,加補通里穴。膽實者,加瀉腕骨穴,此穴為手太陽小腸經之原穴;瀉此穴,取實則瀉其子之義。






小結:單純性耳鳴的點穴治療,1周內可點穴3次。病程為時不久的,治療10次左右可痊愈。如果是由于其他病引起的,則須結合治療其他疾病,其他病治愈時,而耳鳴也隨之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