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我們已實現新中國的第一個百年目標,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是鞏固脫貧的關鍵。灌水是作物增收的關鍵一環,增加糧食產量,就是增加農民收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指出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節水型農業已成為我國鄉村振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主要指標之一。
我國西北地區,水資源供需不足矛盾日益加大,采用多泥沙河流進行灌溉的滴灌工程越來越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井灌水源的不足,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但利用多泥沙河流進行滴灌時,高含沙灌溉水即使經過沉淀、過濾,仍會有大量細小泥沙顆粒進入灌水器流道,在流道內沉積、絮凝,慢慢隨著時間增加就會形成灌水器堵塞,進而造成滴灌帶的報廢,導致農民投資成本增高的同時清理不善還會引發環境污染。


針對多泥沙河流作為滴灌水源的堵塞問題,西安理工大學智豐調研隊于2021年5月前往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進行了尋訪調查。發現村民們大多使用傳統的迷宮式流道灌水器,農戶們也紛紛向我們訴說著因為泥沙堵塞灌水器導致出水不良,滴灌帶半年、一年一換的情況經常出現等的苦惱,高更換成本,讓有的村民甚至因此放棄了使用滴灌這種灌水方式。以上原因共同導致了作物產量上不去,質量差,嚴重制約當地農戶的收入。



完成了社會實踐的實地調研,小隊成員開始嘗試向農戶們一一詳細介紹其自主設計研發的一款新結構的雙向流滴灌水器。在他們大致了解新灌水器的諸多優點后,同意與智豐團隊一起嘗試進行農田試驗。在當地農戶和小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滴灌系統布置完畢,等待接下的實際灌水工作。



2022年2月底,智豐團隊成員再次來到禮泉縣進行回訪,前來迎接的村民臉上的喜悅之情打消了成員們一路上的忐忑不安。“自從你們走后,這灌水器還真就沒怎么堵過......”村民在把團隊成員領向試驗田的路上時感嘆道。隨后,小隊成員收獲了來自試用農戶們豐富的反饋資料,灌水器的水力性能,抗堵性能以及耐用性得到了村民們的一致肯定。



從構思,到設計,再到成功應用于實踐,雙向流滴灌灌水器完成了最后“驚險的一跳“,這次在禮泉縣的成功試驗也為雙向流滴灌灌水器后續改進,推廣打下夯實的基礎。小隊成員也深刻感受到將自己所學應用到實踐的喜悅,未來將會繼續為振興農業獻出自己的力量。 |